生食用甘蔗(果蔗)即台灣俗稱的紅甘蔗,屬高貴蔗的一種,未經改良,因皮脆、肉軟、汁多、糖度低、風味好,經試驗後成為民間生食用甘蔗,栽培至今。蔗田整地是將心土翻犁,使表土鬆軟,此項作業對蔗田灌溉排水、雜草防除和甘蔗產量等影響至鉅。田間規畫應配合田區坡度、水利系統、坵塊形狀和農路設置等作最適當安排,以符合農業機械耕作與農場管理。甘蔗植期可分為特早植(1~8月)、秋植(8~9月)、晚秋植(10~11月)和春植(12~翌年4月)。種植方式有平植與斜插、單行及雙行、分區種植和機械種植等。種植密度(行距與株距)因品種、地力、植期和機械作業而異,近年來為配合機械耕作故放寬行距,減少株距。蔗田中耕為在甘蔗行間耙鬆表土的動作。其目的在改善土壤表面板結或龜裂,使土壤膨鬆,保持土壤水分,防除雜草。因此蔗田所需中耕次數,應隨土壤結構及雜草發生情形而定。蔗田入土是將土壤填加於蔗株中心或分櫱莖間的作業。而培土是將畦間土壤壅向蔗株的作業,以強固莖幹,避免倒伏。蔗田水分過多,將不利於甘蔗生長,宜將過多的水分設法排除田外,即為排水。其方式有明溝排水、暗管排水和機械排水3種。 資料來源:臺灣農家要覽 王國任
示警燈號 | 發生時間 | 防治建議 |
---|---|---|
低溫害
氣溫 <=14
|
2025/02/06 | 設置防風設施,以達保溫防寒效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