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 |
走進有機茶園與果園 外國青農體驗花蓮農業多元風貌 |
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日期 | 114/08/29 | ||||||
資料來源 |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| ||||||
內容 |
為強化外國青農對花蓮在地農產業的理解並促進雙向交流,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於114年8月21日與花蓮縣農會合辦參訪交流活動,帶領10位菲律賓籍實習青農走訪瑞穗鄉茶咖啡工作室與彌勒果園,從風味品評、產業經營、機械化管理到休閒體驗,學員親身經驗,開拓農業經營視野。青農反應熱烈,表示收穫滿滿、意猶未盡。 自108年起,政府推動外國青農來台實習,訂定作業要點並建置實習農場審核及管理機制,期透過技術學習與文化交流,協助新南向國家青年累積農業專業,同時帶動我國農村的人力補充與國際連結。實習過程由所在縣級農會與農業改良場就近關懷、訪視與輔導,持續精進實習品質與成效。目前花蓮地區有1位印尼籍及10位菲律賓籍青農,分別在5處農場進行實習,大多為有機農場。 上午行程於「好茶咖啡工作室」展開。負責人謝瑋翔先以風味盲飲暖場,安排多款茶湯讓學員票選;結果市售瓶裝綠茶與烏龍茶脫穎而出,顯示商業配方更貼近大眾口味。隨後他介紹舞鶴台地適合種茶的風土,分享返鄉後的改變與創新,說明有機耕作與清晨、傍晚分時作業的節奏,並談到在地特色「蜜香紅茶」和小綠葉蟬的關係。接著進行杯測實作,學員逐一品評白鷺紅茶、金萱紅茶、青心大冇紅茶與柚花茶,以五感辨識各茶款的風味層次。面對人力吃緊,他亦示範「一人機械化管理」,在茶園操作站立式除草機、茶葉採收機、乘坐式施肥灑水設備與植保機具,說明如何兼顧品質並有效降低生產成本,令學員印象深刻。 中午團隊移師「彌勒果園」,享用安格拉創意廚房以在地食材製作的料理,讓樸實農產在廚藝巧思下綻放新滋味;下午由園主黃彥儒帶領大家動手做「老奶奶檸檬蛋糕」,原料採用園內有機檸檬,烘焙過程同時講解配方、溫度與時間的控制。等待出爐之際,學員走讀果園,觀察檸檬、芭樂、晚崙西亞、文旦、桃子、龍眼、樹葡萄等果樹及紫蘇、辣椒、山蘇與多樣野菜,正值龍眼結實累累,大家隨手採了一些大快朵頤;不少學員特別肯定「從產地到餐桌」的體驗設計與有機經營理念,並表示對將農產品轉化為糕點的體驗獲益良多,學員也希望將來回國後能夠朝向多元化有機農場的方向發展。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,本次活動感謝花蓮縣農會、「好茶咖啡工作室」、「彌勒果園」與安格拉創意廚房的協力,讓外國青農在一天內從茶的風味與產地風土、機械化管理,到果園的多樣化栽培與料理實作,看見花蓮小而美、多元化的農業樣貌。更期待新南向青農把握實習的機會,從做中學,把學習轉化為可行方案,將來帶回自己的國家好好發揮。
外國青農品評各種舞鶴紅茶及柚花茶,不同風味層次讓青農驚豔 「好茶咖啡工作室」負責人謝瑋翔農友(站立者)向青農介紹茶園經營與管理 外國青農觀摩乘坐式施肥機等省工機械的操作方式 「彌勒果園」園主黃彥儒黃彥儒(右側站立者)帶領外國青農動手做老奶奶檸檬蛋糕 外國青農走讀彌勒果園,觀摩多樣化栽培的有機農場經營模式 外國青農在彌勒果園合影,凝聚跨國交流能量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