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 | 二期稻作慎防瘤野螟侵害,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多加留意,適時防治,臺南區改良場、防檢署及田邊好幫手關心您。 |
---|---|
發布日期 | 113/09/16 |
發布縣市 | 台南市,雲林縣,嘉義縣,嘉義市 |
疫情內容 |
一、雲嘉南地區水稻頻現瘤野螟捲葉情形,田間也發現害蟲密度上升,未即時防治,可能影響植株生育與收成,臺南區農業改良場(以下稱臺南區改良場)籲請農民多加留意,適時防治,以確保產量與收成。 二、水稻瘤野螟又稱縱捲葉蟲、捲葉蟲、葉尾蟲。成蛾產卵於水稻葉片上,每隻雌蛾可產 100至 300粒卵。初孵化之幼蟲啃食嫩葉葉肉,留下細白線危害狀,二齡後會將葉片捲成筒狀,藏匿其中取食葉肉,殘留長條白色食痕後,再遷移他葉危害。瘤野螟能發生於水稻栽培全期,又以二期作為盛,一般普遍在分蘗期陸續侵入,田間典型危害狀多為一蟲捲一葉。但若蟲害提早發生於水稻幼株,由於葉片細小,危害狀則為多片葉捲為單一蟲苞,並明顯可見幼蟲啃食後之白色下表皮。瘤野螟為長距離遷移害蟲,夏季時節常隨氣流遷移入境後侵入稻田,若未注意防範,可能嚴重影響生育與收成。 |
防治建議 |
一、瘤野螟防治上應注意 (一)清除田邊雜草:田邊溝渠或山邊雜草常為成蟲棲所,清除雜草可減少成蟲入侵。 (二)合理化施肥:偏施氮肥造成稻株生長過密及嫩綠,有利於瘤野螟之危害。 (三)藥劑防治:若幼株已出現危害狀,須及時防治。生育中後期則視田間發生狀況,防治基準如下: (1)平均每叢稻有1隻幼蟲時。 (2)稻田每平方公尺(20叢稻)平均有1隻成蛾,即為成蛾發生盛期,於此時期7天後用藥,以防治剛孵化之初齡幼蟲。防治藥劑可參考防檢署農藥資訊服務網(https://pesticide.aphia.gov.tw/information/Query/Bug)查詢。若有防治上的問題可與臺南區改良場研究人員聯絡。 二、聯絡人:張淳淳、林國詞、鹿草分場 電 話:06-5912901轉308、305、05-3751574 |